京津冀协同发展新阶段沧州如何再出发
为更好地把沧州毗邻京津、接壤雄安的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建议坚持把实现更高层次产业协同作为着力重点,全面提升产业平台能级,吸引更多央企落地,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聚焦成果转化抓创新、聚焦机制建设抓创新、聚焦政策激励抓创新,切实把京津的科技创新溢出效应承接好:加快优化路网结构和港口功能,融入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网络,布局高标准货运集散中心,积极打造联通京津的经济廊道。
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
我市高度重视盐碱地治理与利用,积极探索盐碱地特色农业发展之路。为进一步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建议应打好“良种选育牌”,建立“盐碱地作物育种联合实验室”,开展耐盐碱、高产、抗病虫等性状的基因挖掘、聚合育种,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耐盐碱作物品种,打好“水利改良牌”,完善蓄、排、灌”一体化水利体系,实施土地平整工程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排水性:打好“产业融合牌”,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激活大运河文化生命力 助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迈上新台阶
当前,沧州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面临文化资源开发深度不足、文化遗产保护碎片化等多重系统性挑战。应深度挖掘大运河文化内涵,开发多媒体交互技术,构建沉浸式文化体验系统;系统性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围绕“运河记忆”“水运文明”“古道商旅”“武术之乡”“杂技之城”等主题,打造高品质文化IP;建立文化产业协同创新机制,鼓励文化、旅游、科技、教育等多领域主体跨界合作,推动大运河文化的价值转化和创新发展。
精准对接“两重”“两新”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紧握“两重”“两新”机遇,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沧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赢得区域竞争主动权的关键所在。建议应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持续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沿海经济带和环渤海经济带建设,夯实经济发展基础;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积极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加强区域合作,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精准施策激发消费潜力全链条扩大内需动能
立足新发展阶段,我市应精准施策,激发消费潜力,全链条扩大内需动能,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沧州力量”。建议坚持政策链发力,打好促消费组合拳,加强预期引导,激发消费意愿:产业链升级,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创新链引领,强化科技赋能,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发展数字消费,拓宽消费场景,培育消费新动能;服务链提质,完善商业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发展智慧物流,打造消费品牌。
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谱写健康养老新篇章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养老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市应优化布局,将医养结合机构建设纳入城乡规划,针对不同老年群体的需求,分类推进医养结合机构发展,织密医养结合服务网络;提升品质,制定完善的医养结合服务标准和规范,提升医疗服务专业水平,打造专业化医养结合服务品牌;强化培养,支持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开设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老年服务与管理等相关专业,鼓励医务人员多点执业,建设高素质医养结合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