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革动态
民革党员张灵玉提案受重视全市开展环境治理行动
2014-07-28     点击量:2119
     2013年以来,我国多次发生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受到了党和政府、人民群众、新闻媒体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雾霾的出现,也严重影响了狮城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损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为此,沧州市政协委员、民革市委委员张灵玉提案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环保执法力度,重点在加强城市绿化、压减燃煤总量、治理机动车污染等方面下功夫、见成效。
    环保部门作为“环境治理”攻坚的主力军,深刻认识到环境也是民生,这个民生,一头连着百姓生活质量,一头连着社会和谐稳定。我市产业结构以石油化工为主,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在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大气污染等很多环境问题陆陆续续暴露出来,有的十分严重和突出。为此,市委、市政府将大气污染防治,作为当前的一项中心任务,联合多部门开展了一系列整治行动。
    重拳出击,严格执法。以环境整治集中行动为抓手,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惩重罚环境污染违法行为。全市共出动2.8万人(次),排查涉污企业4783家(次),取缔涉“小”企业799家、依法关停企业152家、停产治理企业222家、限期整改企业181家;对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立案71件,拘留惩处109人;市县两级环保部门查处环境违法行政案件87件、处罚金额262万元。这次行动既解决了一批多年遗留的环境问题,又使一批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惩处,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2013年10月18日,市公安局环境安全保卫支队正式成立,担负起我市打击环境污染犯罪的重要职责。目前,市环保局与市公安局联合组织了以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内容的“利剑斩污”专项行动。今年以来,这个专项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8431人(次),联合检查1968次,检查企业3357家(次);取缔关停112家、限期整改223家;对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公安机关立案73件,拘留惩处61人,判刑4人。
    科学规划,积极开展增绿活动。投入6.6亿元,新增绿化面积206万平方米。市区新扩建9个公园、10个游园、11条道路绿化,完成造林15万亩。在市区见缝插绿,起到了绿化美化和阻止扬尘的作用。
    高度重视,大幅压减燃煤总量。加快推进热力和燃气管网建设,市区集中供热及清洁能源供热面积达1380万平方米。截至目前,淘汰燃煤锅炉255台,供热锅炉“煤改气”17台,可减少燃煤约8.83万吨/年,以上措施投入资金4.3亿元,可实现削减二氧化硫1742吨、氮氧化物1529吨、颗粒物941吨。中心城区实施煤炭管制,投入资金1700万元,建立煤质检测中心和2个煤质检测站,对入市煤炭进行全面检验;建立洁净煤配煤中心4个(孟村、新华区、献县、吴桥)。强力实施清洁能源战略,黄骅市、海兴县分别建成风力发电厂,总装机容量18.6兆瓦,替代燃煤1.7万吨/年。
    奖惩并行,大力淘汰“黄标车”。实行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划定“黄标车”限行区域,建成机动车尾气检测机构15家、监测站16个。至目前,全市共核发机动车环保合格证51.98万个,淘汰“黄标车”88311辆,补贴资金6444万元;市财政投入资金2.8亿元,完成市区全部518部柴油公交车清洁能源改造;全面供应国Ⅳ车用汽油。
    强化宣传,浓厚氛围。市政府多次召开禁止焚烧秸秆、荒草和垃圾工作调度会,印发了《关于禁止焚烧秸秆和垃圾的通告》,并在两报两台播放,发动乡镇、办事处、社区和村庄全面排查,及时清除清运,妥善处置。共清除市区建成区内工地、沟渠杂草约128.75万平方米。同时加强环保创建,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去年,全市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2个、国家级生态村2个、省级环境优美城镇4个、省级生态村10个、省级环境宣传教育基地2家、市级绿色单位21家。依托世界环境日、环保世纪行等载体,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宣教活动,公众关注、参与、支持环保的氛围日益浓厚。
    建立了环境宣传长效机制,宣传“绿色生活”理念。一是加强媒体宣传。在沧州电视台开办了《沧州环保》栏目,每天播放环保公益标语,定期播放环保宣传教育专题片。结合我市环保重点工作,与电视台记者合作拍摄工作进展情况,曝光群众关注的环境污染案件和环境污染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在《沧州日报》开辟环保专栏,集中报道空气污染整治等工作情况。2013年,以上工作发稿230多篇。二是加强“六五”世界环境日的宣传。邀请环保社会监督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等座谈,给环保工作提意见和建议。组织商家和环保志愿者进行广场集中宣传,宣传环保产品销售和群众环保行为准则。每年发放环保购物袋2000个,环保宣传资料5000册。三是加强环境教育。在全市开展创建绿色学校、绿色机关、绿色社区和环境教育基地等活动。使环保理念渗透到社会各界。几年来,已创建国家、省、市三级绿色单位200多家,进一步扩大了环保社会影响力。
    创新宣传模式,利用目前市区新购置的518辆新型L N G燃气公交车投放环保公益广告,形成一道靓丽的环保流动风景线,进一步营造了“同呼吸、共命运”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