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革动态
伸出博爱之手 展现民革特色
2014-12-09     点击量:2948

——记同心•博爱活动中的沧州运河支部
民革省委开展“同心 博爱行在河北”系列帮扶活动以来,民革沧州市委积极响应,成立了“同心博爱”救助基金,并由专人进行管理。全市民革党员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了扶助、救助活动,凝聚了党员人心,展示了党派形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民革沧州市运河支部按照民革中央和民革河北省委统一部署,在市委会领导下,与其他支部、工作委员会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支部特色,先后开展了赴沧县、南皮等地对抗战老兵、孤寡老人、贫困学生进行帮扶;为参加高考的学生无偿提供服务等一系列活动。

慰问抗战老兵

2013年自民革中央“伸出博爱之手——民革基层组织牵手困难群众活动”号召发出以来,一些关爱抗战老兵的民革沧州市运河区支部志愿者在沧州地区至今已经找到了5位原国民党抗战老兵,为全省数量前列。

他们分别是:

88岁的曹正清,原国民党军政部附属教导大队通讯六团通讯兵。参加过远征军对印缅日军的战略大反攻。
    98岁的宋茂田,黄骅市人,黄埔军校16期学员,曾在台儿庄战役中任李  宗仁贴身侍卫,参加过著名的昆仑关战役。
94岁的崔玉青,黄骅市人,黄埔军校7分校16期的学员。曾参加过随枣战役等重要会战。
95岁的刘景奇,孟村县人,17岁离家参军,抗战8年。守过潼关,参与过徐州会战。
93岁的邢友田,盐山县人,16岁入伍,东北军67军勤务兵。

    这些抗战老兵均已耄耋(mào dié )之年,许多人身患各种疾病,生活困难。在大陆,其国民党抗战老兵约有两万名,平均年龄在90岁以上,因为历史的原因,大多隐匿乡间,不为人知,贫困及孤寡比例较高。很多老兵在还没被发现之前,就已经撒手人寰。

活动开展后,民革沧州民革沧州市运河支部迅速响应,并决定工作之余寻找散落在沧州地区范围内的抗战老兵。但刚开始寻找抗战老兵的工作非常困难,因年代太久、信息不畅,很难掌握线索。

   经过多番努力,于2013年找到了的第一位抗战老兵宋茂田,找到第一位抗战老兵,给了支部志愿者带来了巨大的鼓舞。更多志愿者开始纷纷加入关爱抗战老兵的队伍中来。志愿者们通过各种渠道,开始与时间赛跑,抢救性地寻找到一位又一位抗战老兵。


活动期间,支部志愿者多次利用节日空隙时间,先后组织志愿者多次深入到牵手帮扶活动。为他们送去了米、面、油和御寒棉衣等生活用品和慰问金。在寒冬来临之际,了解他们身体和生活状况。一方面是向抗战老兵表示关心,另一方面想要通过慰问老兵,做调研,了解他们当下的生活状况,为他们带去节日的问候,送去更多的温暖。

2014年7月5日民革志愿者们顶着35℃炎炎烈日,为使帮扶的困难群众能安全度过夏日,运河二支部的党员在市委驻会副主委杨国忠带领下,带着防暑降温的慰问品,驱车前往黄骅市羊二庄镇东崔庄村看望95岁高龄的抗战老兵崔玉青老人。

运河支部主委孙新全同志,只要时间允许,每次行动都积极参与。这次他又以个人名义与崔玉青老人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将长期对老人进行帮扶。并将帮扶款3000元交给了老人侄子。表示以后每个月给老人500元,他表示会资助老人直到终老。他说:“开展“同心博爱行在河北”系列帮扶活动是我们民革党员发挥民革参政议政作用的有益平台,是民革党员重视关注民生的重要途径。”

 

救助贫困儿童之行

 2013年8月17日,星期六。冒着毒辣的太阳,运河支部一行5人走进南皮县,为那里的5位贫困儿童送去新文具和助学金。
 没有事先通知,为的是能看到孩子们的真实情况。凭着妇联提供的5份贫困儿童上报资料,开始了寻访。
     5份资料对应5个需要救助的家庭。可资料上,仅有孩子的姓名、年龄、年级、学习情况以及简单的家庭情况,没有父母的名字和联系方式。这让此行充满着曲折。
 第一站到达冯家口镇大道邢村。今年11岁、小学五年级的陶晓晓(化名)父母均呆傻,没有劳动能力。晓晓学习认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成绩较好。
 询问村口正在修房的几位村民,他们都不知道这个孩子,后来在村会计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孩子的母亲。交流并不顺利,孩子的母亲对陌生人有一种抗拒感,孩子去了亲戚家。看到家中确实很困难,情况与资料描述基本属实,民革党员孙新全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书包文具还有500元钱递到了孩子母亲手中。并叮嘱道:“这是给孩子开学用的,一定要让孩子好好学习。”
 第二站,寨子镇东街。一位姓张的女孩,父母离异,跟爷爷奶奶生活。资料显示,爷爷有病在身,常年吃药,家庭困难,孩子品学兼优。同样的信息缺失让第二站显得更加困难。寨子镇虽然不大,但在一条街上找一个姓张的女孩,仿佛大海捞针。没办法,只能不断地问,一个小时后,终于找到。
 从冯家口镇大道邢村,到寨子镇东街,再到潞灌乡刘硕盘村,一上午的时间就过去了。民革市委成员在送去关怀与慰问的同时,也在完善着手中的资料。
 朝阳村10岁的晓云(化名),父亲患肝硬化5年,家中姐妹三人,大姐刚刚考上大学,晓云是双胞胎中的妹妹,全家就靠母亲种地打工维持。一家人常年主食就是馒头咸菜。家里几次想让孩子们辍学,但三姐妹成绩优秀,表示就是不吃饭也要把学上出来。尤其是晓云,考试从没出过全校前三名。
当听孩子的母亲说,昨天才向邻居家借了2000元、凑齐大闺女的学费时,活动的主要赞助人孙新全又将钱包里剩下的1500元全部拿了出来。拿着2000元现金,孩子的母亲感动得流泪了。
2014年5月11日民革沧州市运河支部的八名党员,在主委孙新全的带领下驱车冒雨90公里赶往沧州南皮县。去看望他们心中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的孩子,为了不影响孩子学习特地把慰问时间选在了礼拜天。踩着泥泞的道路带着2000元的慰问金和学习用品看望慰问两个困难家庭品学兼优的小学生张程程、高彩云、高彩霞。

连续几天的阴雨,使天气比较的寒冷,但运河支部的党员们用爱心温暖了咱们祖国的未来。本次帮扶深入贯彻了民革中央开展“伸出博爱之手—民革基层组织牵手困难群众”活动精神,增强了民革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奉献了党员的爱心,展示了党员的风采。

(目前民革沧州市委已经设立了关爱救助基金,捐款已有12万余元。接下来,他们还会呼吁更多的党员捐款,争取帮助更多的孩子。)

社会服务工作亮点多

2013年高考期间,我支部党员孙新全同志向支部提出了成立高考接送车队的建议,支部采纳了这一建议,在民革市委支持下沧州民革党员中有汽车的党员成立了爱心服务车队,连续2年服务高考学子。为爱心服务队专门制作了为考生加油的条幅和绶带,为考生和送考生的家长们准备了瓶装水,还准备了防暑物品和一些应急药品。共接送学生和家长200余次;2014年更增加了心理咨询辅导等方面人员以及为公安干警和消防官兵的服务。沧州电视台沧州日报进行了报道,受到了社会一致好评。

2013年,沧州民革党员谢玉强参加了全国文联组织的支教活动,到承德丰宁土城小学支教,受到了该校师生热烈欢迎,今年7月份支教期将满。民革运河区支部得到消息后积极建议市委扶贫支教,各位党员鼎力支持,孙新全负责提供车辆保障,沧州民革主委侯四清,副主委杨国忠,携文体用品及捐赠书籍等赶赴丰宁看望了学校的孩子并送去帮扶款2000元。

2014年9月,民革沧州市运河支部慰问沧州交警三大队,得知大队经费不足,100多名干警缺乏体育锻炼器材,为使干警们放松身心、更好地服务社会,支部为干警们捐赠了价值3000元的体育器材。

这些系列帮扶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体现了民革特色,充分展示了民革的整体形象。“同心博爱行在河北”、“伸出博爱之手—牵手困难群众”活动以及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的做法和成绩在社会中收到了前所未有的反响。用实际行动响应了中共沧州市委提出的“爱沧州 、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